每年的6月6日为房颤日,心房颤动简称为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以老年人为主要患群。阻止血栓形成,从而预防脑梗死,是房颤患者的头等大事,而血栓有红白之分。太原癫痫病医院的最新消息可以到我们平台网站了解一下,也可以咨询客服人员进行详细的解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吴立群教授介绍,对于不同性质的血栓,治疗方式是不一样的,不可一概而论。这位专家说,不管是哪种血栓,只要堵塞了脑血管,都会导致脑梗死。但需要注意的是,相比白血栓,红血栓由于体积比较大,造成的梗塞面积更大,致死致残率更高。
吴立群告诉,在肉眼观察下,白血栓的颜色为白色,体积比较小,主要是由动脉壁上脱落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小板组成,这种血栓多见于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而红血栓为红色,体积比较大,主要是由红细胞聚集而成,房颤时形成的血栓就是红血栓。吴立群坦言,以往对于红血栓和白血栓的宣传较少,大众认为血栓都一样,预防用药也应该一样,这是错误的。
针对不同的血栓类型,预防用药也迥然不同。吴立群强调:预防房颤产生的红血栓应该降低血液凝固的程度,使用抗凝药物治疗;预防白血栓应该降低血小板的聚集程度,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据了解,抗凝治疗对于房颤患者预防红血栓形成、减少脑梗死发生的风险而言至关重要,虽然国内外众多指南一致推荐对于有中至重度脑梗风险的房颤患者应该服用抗凝药,但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却不尽人意。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比例远低于欧美等。
相关调查显示:在确诊为房颤的患者中,仍有半数以上在使用阿司匹林预防脑梗。吴立群指出,阿司匹林并不是抗凝药,对于房颤导致的红血栓没有预防效果。
坚持长期规律服药对于保证房颤脑梗死预防效果至关重要。吴立群指出,与传统的抗凝药华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弥补了华法林的不足,与药物及食物等相互作用少,须频繁监测,疗效稳定,具有使用方便、起效、安全性良好等突出点,使患者更容易坚持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