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这是一个很神秘的话题...
    # 铁凝散文作品 # 发表 3k浏览 51内容 0关注
  • 全部
  • 动态
  • 文章
  • 帖子
  • 视频
  • 音乐
  • 推荐
  • 付费
  • 查看全文
  • 查看作者
  • 书的等级

      我很注重书的封面、装帧和做工,在我的书成书之前,我便开始对装帧设计进行挑剔了。然后是收到成包新书后的挑拣——每个作家都要买些新书送人的。  我常把我的新书分作三等,把那些颜色印制饱满、纸面平展、书...
  • 作者 作者
  • 0
  • 1
  • 0
  • 1.3k
  • 2018-02-23 21:16 电脑端
  • 查看全文
  • 查看作者
  • 短篇小说 晕厥羊

    查看全文
  • 0
  • 0
  • 0
  • 3k
  • #推文#文学作品#铁凝散文作品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查看全文
  • 查看作者
  • 散文随笔 河之女

    查看全文
  • 0
  • 0
  • 0
  • 3.8k
  • #推文#文学作品#铁凝散文作品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查看全文
  • 查看作者
  • 短篇小说 小格拉西莫夫

    查看全文
  • 0
  • 0
  • 0
  • 3.2k
  • #推文#文学作品#铁凝散文作品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查看全文
  • 查看作者
  • 短篇小说 与陌生人交流

    查看全文
  • 0
  • 0
  • 0
  • 3.1k
  • #推文#文学作品#铁凝散文作品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查看全文
  • 查看作者
  • 散文随笔 草戒指

      初夏的一天,受日本友人邀请,去他家作客,并欣赏他的夫人为我表演茶道。

      这位友人名叫池泽实芳,是国内一所大学的外籍教师。我说的他家,实际是他们夫妇在中国的临时寓所——大学里的专家楼。

      因为不在自己的本土,茶道不免因陋就简,宾主都跪坐在一领草席上。一只电炉代替着茶道的炉具,其他器皿也属七拼八凑。但池泽夫人的表演却是虔诚的,所有程序都一丝不苟。听池泽先生介绍,他的夫人在日本曾专门研习过茶道,对此有着独到的心得。加上她那高髻和盛装,平和宁静的姿容,顿时将我带进一个异邦独有的意境之中。那是一种祛除了杂念的瞬间专注吧,在这专注里顿悟越发嘈杂的人类气息中那稀少的质朴和空灵。我学着主人的姿态跪坐在草席上,细品杯中碧绿的香茗,想起曾经读过一篇比较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文字。那文章说,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饮茶方式相比,更多了些拘谨和抑制,比如客人应随时牢记着礼貌,要不断称赞“好茶!好茶!”因此而少了茶与人之间那真正潇洒、自由的融合。不似中国,从文人士大夫的伴茶清谈,到平头百姓大碗茶的畅饮,可抒怀,亦可恣肆。显然,这篇文字对日本的茶道是多了些挑剔的。

      或许我因受了这文字的影响,跪坐得久了便也觉出些疲沓。是眼前一簇狗尾巴草又活泼了我的思绪,它被女主人插在一只青花瓷笔筒里。

      我猜想,这狗尾巴草或许是鲜花的替代物,茶道大约是少不了鲜花的。但我又深知在我们这座城市寻找鲜花的艰难。问过女主人,她说是的,是她发现了校园里这些疯长的草,这些草便登上了大雅之堂。

      一簇狗尾巴草为茶道增添了几分清新的野趣,我的心思便不再拘泥于我跪坐的姿态和茶道的表演了,草把我引向了广阔的冀中平原……

      要是你不曾在夏日的冀中平原上走过,你怎么能看见大道边、垄沟旁那些随风摇曳的狗尾巴草呢?

      要是你曾经在夏日的冀中平原上走过,谁能保证你就会看见大道边、垄沟旁那些随风摇曳的狗尾巴草呢?

      狗尾巴草,茎纤细、坚挺,叶修长,它们散漫无序地长在夏秋两季,毛茸茸的圆柱形花序活像狗尾。那时太阳那么亮,垄沟里的水那么清,狗尾巴草在阳光下快乐地与浇地的女孩子嬉戏——摇起花穗扫她们的小腿。那些女孩子不理会草的骚扰,因为她们正揪下这草穗,编结成兔子和小狗,兔子和小狗都摇晃着毛茸茸的耳朵和尾巴。也有掐掉草穗单拿草茎编戒指的,那扁细的戒指戴在手上虽不明显,但心儿开始闪烁了。

      初长成的少女不再理会这狗尾巴草,她们也编戒指,拿麦秆,麦收过后,遍地都是这耀眼的麦秆,麦秆的正道是被当地人用来编草帽辫的。常说“一顶草帽三丈三”,说的即是缝制一顶草帽所需草帽辫的长度。

      那时的乡村,各式的会议真多。姑娘们总是这些会议热烈的响应者,或许只有会议才是她们自由交际的好去处。那机会,村里的男青年自然也不愿错过,姑娘们刻意打扮过自己,膈肢窝里夹着一束束金黄的麦秆。但她们大都不是匆匆赶制草帽辫儿,在众目睽睽之下,她们编制的便是这草戒指,麦秆在手上跳跃,手下花样翻新:棱形花结的,畚字花结的,扭结而成的“雕”花……编完,套上手指,把手伸出来,或互相夸奖,或互相贬低。这伸出去的手,这夸奖,这贬低,也许只为着对不远处那些男青年的提醒。于是无缘无故的笑声响起来,引出主持会议者的大声喝斥。但笑声总会再起的,因为姑娘们手上总有翻新的花样,不远处总有蹲着站着的男青年。

      那麦秆编就的戒指,便是少女身上惟一的饰物了。但那一双双不拾闲的粗手,却因了这草戒指,变得秀气而有灵性,释放出女性的温馨。

      戴戒指,每个民族自有其详尽、细致的规则吧。但千变万化,总离不开与婚姻的关联。惟有这草戒指,任凭少女们随心所欲地佩戴。无人在乎那戴法犯了哪一条禁忌,比如闺中女子把戒指戴成了已婚状,已婚的将戒指戴成了求婚状什么的,这里是个戒指的自由王国。会散了,你还会看见一个个草圈儿在黄土地上跳跃——一根草呗。

      少女们更大了,大到了出嫁的岁数。只待这时,她们才丢下这麦秆、这草帽辫儿、这戒指,收拾起心思,想着如何同送彩礼的男方“嚼清”——讨价还价。冀中的日子并不丰腴,那看来缺少风度的“嚼清”就显得格外重要。她们会为彩礼中缺少两斤毛线而在炕上打滚儿,倘若此时不要下那毛线,婚后当男人操持起一家的日子,还会有买线的闲钱么?她们会为彩礼中短了一双皮鞋而嚎啕,倘若此时不要下那鞋,当婚后她们自己做了母亲,还会生出为自己买鞋的打算么?于是她们就在声声“嚼清”中变作了新娘,于是那新娘很快就敢于赤裸着上身站在街口喊男人吃饭了。她们露出那被太阳晒得黑红的臂膀,也露出那从未晒过太阳的雪白的胸脯。

      那草戒指便在她们手上永远地消失了,她们的手中已有新的活计,比如婴儿的兜肚,比如男人的大鞋底子……

      她们的男人,随了社会的变革,或许会生出变革自己生活的热望;他们当中,靠了智慧和力气终有所获者也越来越多。日子渐渐地好起来,他们不再是当初那连毛线和皮鞋都险些拿不出手的新郎官,他们甚至有能力给乡间的妻子买一枚金的戒指。他们听首饰店的营业员讲着18K、24K什么的,于是乡间的妻子们也懂得了18K、24K什么的。只有她们那突然就长成了的女儿们,仍旧不厌其烦地重复母亲从前的游戏。夏日来临,在垄沟旁,在树荫里,在麦场上,她们依然用麦秆、用狗尾巴草编戒指:棱形花结的,畚字花结的,还有那扭结而成的“雕”花。她们依然愿意当着男人的面伸出一只戴着草戒指的手。

      却原来,草是可以代替真金的,真金实在代替不了草。精密天平可以称出一只真金戒指的分量,哪里又有能够称出草戒指真正分量的衡具呢?

      却原来,延续着女孩子丝丝真心的并不是黄金,而是草。

      在池泽夫人的茶道中,我越发觉出眼前这束狗尾巴草的可贵了。难道它不可以替代茶道中的鲜花么?它替代着鲜花,你只觉得眼前的一切更神圣,因为这世上实在没有一种东西来替代草了。

      一定是全世界的女人都看重了草吧,草才不可被替代了。

  • 0
  • 0
  • 0
  • 3.5k
  • #推文#文学作品#铁凝散文作品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查看全文
  • 查看作者
  • 短篇小说 省长日记

    查看全文
  • 0
  • 0
  • 0
  • 2.7k
  • #推文#文学作品#铁凝散文作品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查看全文
  • 查看作者
  • 短篇小说 那时我在《花山》

    查看全文
  • 0
  • 0
  • 0
  • 3k
  • #推文#文学作品#铁凝散文作品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查看全文
  • 查看作者
  • 散文随笔 岁末的期待

      有一部新电影名叫《村路带我回家》,编剧是我,由王好为女士导演,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

      一九八八年将尽的时候,这部影片在各地陆续上映了。保定上映得最早,也许因为影片从选景到完成几乎都在保定。电影里的山是保定西部的山;电影里的城是保定城;连影片中那位“偷听敌台者”交待“罪行”时也用了保定话——尽管他学得更似唐山腔。

      一位在电影院工作的朋友兴高采烈跑到我家,说要请我看我的电影,他们那里是上映这片子的第一家,尽管是个二轮影院。我很感谢朋友的热心,兴高采烈地去了。我坐在那里看,看见我写过的那些人在动作,在说话,脑子却总拐到别处去。想到谁请谁看这电影更得体。好像本该我请他,请为这电影支付了热情和诚意的许多保定朋友看。或者原本不该我请,请者实在应该是这电影的摄制组,用电影厂的俗话来讲便是答谢。

      一部新影片公映前,总该有一次答谢之举吧。摄制组不是没有这种来保定答谢的愿望,前不久导演还来电话提及此事。再说答谢对于一个摄制单位来讲本是件轻而易举的小事:两个人带一部拷贝借个场地一放映,便皆大欢喜了。被答谢者获得的是一种优先感、新鲜感和满足感。

      那时候摄制组的确得了保定的大方便。保定地委书记曾亲自陪导演去满城山里选景,选定了,全组人马便一头扎在县政府招待所。县委书记和县长几次三番来关照摄制组,招待所所长则用保定话告诉我:“我要让同志们花最少的钱,吃最好的饭,烧洗澡水的锅炉也升火了。”在保定街上,为了影片中一条“反标”出现的误会,我把电话打到市长家里,连市长也出面过问这种琐事。后来摄制组的汽车没了油,也会靠市委宣传部派人打通关节,那车才又开起来,保定警察也出动了,汗流浃背维持拍摄现场秩序;至于保定城里的百姓和保定山里的百姓,则更是重义轻利,尽管时有小的摩擦和不快。

      那么,他们委实应该来保定作答谢。

      那个晚上,我继继续续地看了电影。散场时只听一位观众说,女主角生是让苦日子给折腾傻了,放着那么好的人不爱,这编电影的真是吃饱了撑的。

      我继续等待摄制组的答谢,电影毕竟还没在头轮影院正式上映。一旦上映之后再来答谢,不就成了那句俗话说的嘛:正月十五贴门神。

      等待之中我又去另一家二轮影院看了一场我的电影。这一场人很满,观众的反应之强烈却是我始料不及的。我仿佛第一次看见了银幕上的故事和银幕上那些人,也第一次注意到,观众早已用他们的情绪和反应答谢了这电影。观众使我相信,一部电影无论有着怎样的缺点和遗憾,只要它表现了人类的心灵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东西,即使你只讲述了一条村路,这路也终将为观众接受。我认真地盯着银幕,感谢摄影师把保定鲜为人知的魅力呈现给保定人———那山的浑朴,那水的妩媚;感谢女主角的扮演者李羚用朴素、忘我的演技把自己活活变成了一个保定人,她沟通了这平凡的故事和观众的心。

      好故事不一定是平凡的,但平凡里的确有着好故事。应该相信观念,应该相信时间,也应该相信作者不是吃饱了撑的。

      我继续等待摄制组的答谢,并盼保定的大影院千万将正式上映推迟些。然而《保定市报》上关于这电影的广告已全面展开。

      面对这一片广告,我想起四年前我的另一部电影《红衣少女》在保定拍摄的情景。那一次保定人也给了《红衣少女》极大的热情。影片中需要一家点心店,稻香村食品店不仅轻而易举就承担了这种平白无故的麻烦,不仅停业两天“献”出店铺,经理还慷慨地说:“我们不要场地费,还要请演员吃点心。”如今在这大讲经济效益的时代听这类似乎神话的允诺,倒显得荒唐了。现在我们不是常常听说摄制组与某些部门因支付场地租金而争执得一塌糊涂吗?后来《红衣少女》在全国上映之前,摄制组带着拷贝从成都首先赶到保定答谢来了。那次答谢盛况空前,连“谢”了好几场。保定人要求不高,保定人很高兴。

      然而我却不在被“谢”之列。答谢者带着拷贝走了,我才知道曾经有过答谢之举。朋友们替我忿忿然,说:这叫什么事,怎么不给你一张票?起初我也忿忿然,转而一想就又觉出这忿忿然的多余了:谢我哪一点呢?虽然故事是我的,人物是我的,可我又不是稻香村食品店。

      如今这部新电影已在保定放映过,我却总愿意做一种幻想,幻想《村路带我回家》摄制组就像当年《红衣少女》摄制组那样,已经携了拷贝答谢了保定,只是我未从摄制组得到一张电影票罢了。忘记了我有多好,只要不忘这座城市。

      然而,各方面的迹象证明:他们没来。每每看见保定报纸上重新排出的新片广告,我心里便生出一种对这城市的歉疚,一种不期而至的惆怅。

      我不知答谢这个词是否曾经出现在某种法定性极强的协议书合同书保证书里,也许它本是一个靠情感维系的字眼。靠了人与人之间毕竟存在的那么一点良知与恳切,人们有时会想起答谢。

      保定依旧是从前的保定,保定人好脸面,重义气。一座城市不会因缺了一家电影厂的答谢就变脸就阴阳怪气。您不来答谢毕竟不能说您犯了错误:双方并没有定下答谢的合同。

      可是,地委书记何以要陪你们进山呢?市长何以要连条标语都照顾到呢?那维持秩序的警察何以要替你们汗流浃背呢?县招待所所长为什么不乘机跟你们大讲特讲经济效益——能接待偌大个摄制组的在县满城可只此一家。至于市委宣传部,那更不是一个专供电影厂汽油的机关。

      一切原是靠了那尚未泯灭的人情吧。

      我曾经想劝观众别去看《村路带我回家》,即使只卖出一个拷贝又与我何干?我早就拿了属于我的那份稿酬。但这样做未免显得小气。于是我还要借此作一个小小的广告:请看彩色宽银幕故事片《村路带我回家》吧,票价五角,比买一串糖葫芦还便宜。

      因为这电影里确有保定的魅力。

      岁末我期待着,已模糊我期待的所在。

  • 0
  • 1
  • 0
  • 3.5k
  • #推文#文学作品#铁凝散文作品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0
    点赞是不可能点赞的
  • 查看全文
  • 查看作者
  • 短篇小说 树下

    查看全文
  • 0
  • 0
  • 0
  • 3.1k
  • #推文#文学作品#铁凝散文作品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发布
  • 背景
  • 底部
  • 单栏布局 列表样式:矩状 侧栏位置:
    Copyright 2016 - 2022 - 续写这作 - 版权所有 - 网站地图 续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