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洛克线

    一排排玉米分布在大凉山的各个角落,归功于影视作品的贡献,玉米被刻画成贫穷的符号

     

        坐在开往木里县城的加班车里瞭望着云雾缭绕的对岸山倾斜的山体,以及山坡上以玉米为主的各种农作物,时而昏昏欲睡时而显得兴奋,一连两天的车程折腾得腰几乎招架不住,下午早些时候到了目的地,邻座穿着破裤子的浙江小伙祖静怂恿我和他另外几个哥们一起直接包车到水洛乡,也就是洛克线的起点,打探回来的消息是在交警同志的亲切关怀下所有游客一律不准包私家车,也就是所谓的黑车,胆敢顶风违纪的一辆四坐越野车已经开价到了三千,公家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在两百多公里的山路山设置了层层关卡,我的当务之急是先去找卖户外用品的小店,炉头,炉具,燃气,防潮垫等必需品还都没有,如果再没有找到就得原路返回了,万幸的是老天没有跟我开这个玩笑,在兼职卖户外的店家那里得知他有熟人今晚敢走,加上在西昌候车室遇到的两位大哥和他们在车上捡到一个落单的小斌,四个人约定今晚六点出发,分头采集完所需品之后,按照店家的推荐穿过几个小巷子问过了当地人之后终于找到了本地人才知道的买羊杂汤的店铺,大概是太好吃了一时忘了时间,比约定出发的时间整整晚了一个多小时

       凌晨十二点多的半山腰上,第一道关卡就设在山坡上的加油站前,一群人和几辆车围着小卖部吃着泡面看着抗日剧耐心地等待着交警同志们打卡下班,彩色电视机旁边放着的是小卖部大爷防身的大砍刀

           凌晨一点十一分,耳畔传来了交警收摊的消息以及众人的欢呼雀跃,紧接着是越野车启动时的竞相轰鸣与声乐炸起,车开了一个多小时,传来了前路多处塌方的消息,休息站前的空地里挤满了不知所措的人群与车辆,得知了只有原路返回之后,脸上写满了疲惫与不甘

      雨势丝毫不见减缓,反而越下越大,车辆相继驶离,最后只剩下我们这一辆皮卡和坐在车里的司机与乘客四人,司机一如既往的夸大其词,我直接表明了态度:绝对不回头,因为我相信塌方是迟早能解决,尽管司机拙劣的用着蹩脚的普通话一口咬定塌方这几天都不会有人来修,这种违背常理的说辞侮辱着我的智商,我相信其他同伴也深有同感,要不然我们就不会凌晨三点翻过三四个还在掉石头塌方处打着头灯冒着一夜的山雨走到早上七点多,一路寻找能避雨的地方和手机信号覆盖到的地方,直到看到路上的唯一的一处被施工人员废弃的白色的避雨小围屋如海上灯塔般出现在眼前,更及时的是房间里有足够一天干柴,当火烧起来的时候,幸福变得如此的简单,三个人围坐在火堆边,烤了注满潮气的衣服以及潮湿的身体,随即就都展示着千奇百怪的睡姿以及各自的疲态,当我们醒来的时候,雨已经停了,时不时透过没有窗户的窗框向来时的公路望去,当拖拉机的轰鸣声越来越近的时候,集体硬是愣了那么几秒,紧接着鱼贯而出呼喊着善意以及挥舞着激动的几双手,说明了去意之后,老司机面带羞涩地邀请我们三个上车,原本驾驶室有空位,只是大家都背着重装坐到前面实在是勉强,就都跳进了装了几层沾满水泥固定板的拖斗里,说实话一路坐得忐忐忑忑,一边是裸露的悬崖一边是掉石子的岩壁,车开过坑坑洼洼的水坑的时候就像是一位腿脚不利索的老先生走路一样,永远不知道他下一秒是奔向左还是奔向右,还好这些对于老司机来说不构成问题,在把我们安全的送到他所在的工棚的时候才十点多钟,好消息的是在特定的区域与角度老郭他们的移动能收到信号,打电话托昨晚的司机找了几层关系联系了山下水洛乡的司机过来接我们之后,在工友们的热情的招呼下,不自觉的往火炉边靠拢,炉火在灶台里烧得很旺,灶台上大锅里小半锅的水珠烧开在水面竞相起舞,掀开的铝制锅盖冒出的热气呼呼吹打在脸上,冷冰惨白的脸上总算是恢复了正常的血色,快到午饭时间了,老乡们叫我们一起吃饭,老陈更是提前贡献出了打算徒步途中好好腐败的两斤牦牛肉,加上精心准备的各种作料放柴火锅里一起爆炒,真是色香味俱全的人间美味,在被叫车的司机放了四五个小时鸽子之后,陆陆续续有车从山上下来,方才得知塌方路段被修通了,拦了一辆与工棚做饭大姐相识的藏族小伙开的越野车之后,我们被他领到了他山下的家的客厅兼厨房,房间里炉火在烧,小伙的阿爸用小刀切着藏香猪,看起来相当肥嫩吃起来却一点都不腻,搅拌着一些特制的佐料吃起来绝对是一次味蕾的享受,饱餐过后,围坐着炉子烤火,看着不像是传统的藏炉,只是简易的方形铁架子,房主人也不像是藏族,问过才知道老家是云南那边的汉族人,几十年前入赘于此,不过小伙子却并不认识汉字,要不然也不会跑到几百里之外的云南迪庆花上几万块考驾照,从那边开几个晚上在回来的路上载上我们几个

     

      以老郭的时间安排,今晚至少得赶到洛克线的起点之一嘟噜村,匆匆告别藏民家之后,沿着公路往前走,拦了一辆从县城开往水洛乡的班车,一上车就被司机告知到检查站前面就得下来,庆幸的是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并没有发生,原因是司机得到消息:蹲守检查的某局长队长们早早得就撤了,去往嘟噜村的路并不好走,在去往嘟噜村的路口被嘟噜村的村民连哄带骗的谈好了进村的条件:两匹马,一个马夫兼向导,一次住宿以及一次进村路费之后,坐着车沿着藏族人口中下雨天随时会塌方的河边单行烂泥路向着起点靠进

     

      之后我们也在怀疑路可能是他们故意不修的,这样才能谋求到利益的最大化,至少放假这几天是这样的,要是好路的话可能就没有他们村什么事了吧,住宿也是很有意思,自带帐篷睡在阁楼的玉米上,早餐更有意思,一碗白粥而已,

     

      从嘟噜村出发到洛克线真正的起点白水河一路都是好路,联想到单单就嘟噜村那段全程烂路真是细思极恐

     

      出发的这一天并不平静,唯一的一座由几根粗木搭成到对面的桥被破坏了,有人说是对面村子搞得破坏,也有人说是前面的驴友因为收费太高而发泄着不满,事情变得扑朔迷离,不愿绕远路的大多数只能等着乡镇府派人把桥修好了再通过,只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修好,绕路而走的我们虽然经历了艰辛的一天,却赶上了原先的计划,同时也意外发现了一个美丽的藏族村落,并特地从那边带了两个土鸡蛋到营地,煮了一碗紫菜蛋汤下肚

     

      几天前手机就完全接收不到电信的信号,走出山之前已变得毫无用处,来得太急了也没有想到信号的问题,就连防寒也准备不足,身体一直处于受冻休眠的状况,在海拔四五千的高寒之地五度的睡袋也完全支撑不了对温暖的向往,每天早上爬起来都相当的痛苦,身体是僵硬的,心里也是冰冷的,寒风一吹,更是刺骨的冷,把防寒的衣服都穿上,营地的场地费也收得越来越高,从原先的三十收到了八十,以至于从景区下来的时候已经身无现金

      煮点吃的,或面条或泡面或去马帮处蹭点米饭,喝点热水或热普洱茶,再去马帮处烤烤火,每天六七个小时的路程,一边走一边看风景,双手插在口袋里,登山杖也懒得用了,一边想想自己的事情,一路都是自己的时间,累了就在路边的大石头找依靠,也是给后面队伍让路,自己装作停下来欣赏远处的枫林与雪山,嫌装的不够灵活就拿出挂在后背的相机,咔嚓,咔嚓…..

      

      这是一条美丽的线路,正如网上评论的那样,走过之后却感到相当无趣

  • 0
  • 0
  • 0
  • 1.3k
  • GG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发布
  • 背景
  • 底部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
    Copyright 2016 - 2022 - 续写这作 - 版权所有 - 网站地图 续写网